珠海十三五将构建“一核一环一区”创新格局

时间:2020/12/9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林郁鸿


  • 珠海将构建“一核、一环、一区”创新布局,以促进东西部互动发展。


       到2020年,珠海有望引进80个创新创业团队和120名创业类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记者16日获悉,珠海目前已制定《珠海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十三五”规划(征求意见稿)》(下称《规划》),初步明确未来五年创新驱动发展的路线图。

       按照规划,珠海将以市场为导向配置各类创新资源,全面深化创新改革试验,着力构建覆盖创新链、产业链和资金链的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

       据了解,珠海计划构建“一核、一环、一区”创新区域功能布局,争取到2020年,基本建成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形成资源集聚强、创新效率高、辐射影响广、创新效益好的区域创新体系和“三高一特”现代产业体系,进入珠三角地区的国家创新型城市第二梯队,建成珠江西岸区域创新中心。

       ●南方日报见习记者 林郁鸿

       区域布局

       构建“一核、一环、一区”格局

       规划提出,珠海将围绕“三高一特”产业发展重点,打造符合新一轮产业科技革命规律的创新型产业,在软件与集成电路、智能制造与机器人、高端电子电气、生物医药、海洋工程装备、航空航天装备、新能源与绿色交通、新材料、打印设备与3D打印、高技术服务业、现代生态农业等11个领域,优先部署并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布局跟踪一批前沿技术,大幅提升珠海的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

       未来五年,珠海将围绕“三高一特”产业空间布局规划和城市主体功能区规划及创新资源的空间集聚特点,以西部沿海高速(珠海段)、江珠高速(珠海段)、金海高速(在建)三大交通要道打造创新资源配置通道;构建“一核、一环、一区”创新布局,将“东部”唐家湾高新区和横琴新区及香洲主城区优势创新资源向“西部”斗门区、金湾区和高栏港区辐射,以促进东西部互动发展。

       以唐家湾主园区为主体的珠海高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将形成创新辐射集聚“核”,依托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先行先试政策优势、高校科研和人才优势以及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优势,汇聚高端创新资源,打造全市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区和重要引擎。

       以横琴新区-保税区-香洲区主城区环绕澳门地区形成的创新服务集聚“环”,将发挥自贸区和制度创新优势,开展与港澳地区的深度合作,推动金融、信息、人才、研发等创新要素流入珠海,并为珠海“双创”提供保税物流、保税融资租赁等生产性服务支撑。

       据了解,珠海将利用横琴自贸片区的开放优势和国际化平台,依托自创区的科技创新资源和产业集群优势,推进政策融合力度,实现“双自联动”发展。

       一核、一环之外,珠海还将依托西部生态新区打造高端制造创新集聚区。其中,高栏港区重点提升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清洁能源、高端石油化工和临港现代物流等四大产业的创新能力;金湾区突出通用航空、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三大产业优势,斗门区重点发展智能家电、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建设智能终端产业集聚区。

       企业培育

       公共平台向初创科技企业开放

       要让资金、人才、科研成果等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激活企业创新活力,必须要有一个强大的创新型企业培育体系来做支撑。

       “十三五”时期,珠海将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全流程服务体系和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每年选取一批重点潜力企业进行“一对一”帮扶,力争到2020年,全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800家。

       ;《规划》提出,要支持中小型微型企业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重点扶持和储备一批高成长性科技型中小企业,引导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优化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积极打造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融资服务平台、知识产权服务平台和电子商务平台,建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向全市所有初创型科技企业开放的新模式。

       除了中小微企,珠海还将扶优扶强,培育一批掌握核心技术的创新型大型骨干企业,以“一企一策”的形式支持细分领域“单打冠军”壮大规模,提高研发实力,在技术创新和产学研合作中发挥带头作用。

       创新平台

       到2020年孵化器将达25家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珠海将力争实现双链对接,发挥科技创新平台对创新驱动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按照初步计划,“十三五”期间,珠海将实施科技企业孵化器倍增工程,加大对新建孵化器的资金支持,鼓励各类投资主体建设和运营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创业园等创新创业基地。到2020年底,全市孵化器数量达到25家,众创空间数量达到20家,其中国家级孵化器5到10家;孵化器面积达到150万平方米,孵化企业数量1500家左右,基本建成一个与珠海主导产业发展相配合、特点鲜明、孵化能力突出、孵化链条完整的产业孵化体系。

       除了孵化器,新型研发机构的培育与发展,同样被列入工作重点。《规划》提出,要以产业创新需求为导向,落实和完善相关扶持政策,鼓励各类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和发展,引导新型研发机构不断创新体制机制,重点推进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珠海创新中心、华南理工大学现代产业创新研究院、珠海诺贝尔国际生物医药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力争到2017年,新型研发机构达到25家以上;到2020年,新型研发机构数量达35家以上,成为全市产业共性技术研究开发、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

       此外,“十三五”期间,珠海还将提升全市产业创新服务支撑能力,实施大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行动,支持国家印刷及办公自动化消耗材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材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珠海超高压电气检测中心等检验检测类公共平台建设。

       资本动力

       科技型企业拟建知识产权交易市场

       根据初步设想,珠海将积极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三链”融合,推动多主体协同创新。在这其中,珠海将大力推动科技金融的深度融合。

       未来五年,珠海将实施科技金融支撑工程,支持珠海科技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建成国有科技金融大平台,开展科技信贷、科技小额贷款、科技融资担保、科技保险、科技融资租赁等业务。同时组建和扶持科技金融投资、股权众筹、股权交易、金融资产交易等平台,加强科技金融服务集聚区建设。

       规划提出,未来珠海将探索建立科技型企业产权交易市场,推动建立知识产权交易中心,积极开展企业产权和股权交易、科技成果和知识产权转让业务,支持高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开展科技保险试点和“国家专利保险试点”工作。力争到2020年,科技支行、科技保险、科技融资担保及科技小额贷款等科技金融机构齐全,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内容丰富,全市境内外上市企业(含新三板)共180家,股权投资企业共3000家。

       ■看点

       试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

       建成全国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横琴特色试点平台,推动知识产权交易和质押融资,试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基金,通过横琴知识产权巡回法庭和知识产权检察工作站,探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新模式。

       探索建立珠港澳合作科技创新平台

       探索在横琴新区、保税区、珠澳跨境工业区建立珠港澳合作科技创新平台和研发机构的新模式,促进珠港澳三地的资金、技术人才和成果等科技要素的流动以及科技研发支撑环境的优化组合。

       支持自主创新产品应用

       发挥政府购买和公共财政的引导功能,推动落实创新产品与服务远期约定政府购买政策,建立和完善自主创新产品优先采购、首购和订购制度,鼓励和支持自主创新产品的推广、示范和应用。

       ■链接

       总体目标

       到2020年,基本建成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形成资源集聚强、创新效率高、辐射影响广、创新效益好的区域创新体系和“三高一特”现代产业体系,建成一批国际化创新平台,掌握一批核心关键技术,育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集聚一批高端创新人才和团队,全市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科技支撑产业转型升级效果显著,创新创业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形成良好的创新生态圈,进入珠三角地区的国家创新型城市第二梯队,建成珠江西岸区域创新中心。

       五个提升

       要素支撑能力大幅提升。

       企业创新能力大幅提升。

       创新型产业规模大幅提升。

       创新载体数量大幅提升。

       综合创新实力大幅提升。

       三大原则

       市场主导,政府推动。

       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紧扣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让创新真正落实到创造新的增长点上。充分发挥市场在创新资源要素配置中的决定作用,强化政府在统筹规划、政策支持、营造环境、优化服务方面的引导、推动和保障作用。

       人才为先,企业为主。

       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以国际视野引进全球高端人才,更加注重人才激励机制。建设高水平大学,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更加注重发挥企业家作用,强化企业在加大研发投入、凝聚创新人才、加快成果转化、推进产业升级中的主体作用。

       三链融合,协调推进。

       坚持资本是第一推动力,积极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三链”融合,推动多主体协同创新。发挥珠海高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横琴自贸片区联动作用,整合全社会资源,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商业模式创新为载体,以管理创新为关键,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统筹推进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开放创新等全面创新。

       创新样本:

       企业

       ◎安润普

       3年成为全球唯一 产值有望增10多倍

       穿上智能鞋,可以自动测出体重,还可以监测自己的步态信息,判断是否有不良姿势;戴上智能呼吸带,呼吸状况一目了然,而且还能测出当前情绪,及时提醒你作出调整……位于珠海高新区的安润普科技有限公司如今成为创新型企业的新生力量,该企业的核心技术——柔性传感器,正在为智能可穿戴设备领域拓展出新的发展空间。

       安润普总部原设立于香港。2013年底,为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公司创始人王广峰带领团队入驻珠海南方软件园,设立子公司珠海安润普科技有限公司。不足3年,安润普迅速壮大。刚刚落户珠海时,王广峰和团队成员一共只有3人,如今已经扩展到了60多人,其中约50人在珠海工作,预计今年将进一步增加至100多人。

       王广峰介绍,目前安润普是全球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可以做到柔性织物传感器设计和批量生产的公司。相比于传统的半导体、金属等硬的传感器,安润普的柔性传感器技术(SOFTCEPTOR技术)“以软取胜”,不仅具有灵敏度高、弹性好、稳定性好、耐疲劳、材料体系安全等优点,还可以像普通衣服一样折叠、水洗、甩干。该技术可广泛应用于健康、医疗、运动、航空航天、汽车、军事、母婴、家居等诸多领域。

       安润普的柔性传感器技术此前已受到国际关注,2012年获得美国专利授权,并先后荣获德国纽伦堡国际发明展银奖、瑞士日内瓦国家发明展览金奖。“我们的品牌已经受到了业内的认可,去年一年的产值只有几百万元,今年预计会达到近亿元。”王广峰说。南方日报记者 潘晓晨

       科技金融平台

       ◎“四位一体”融资平台

       今年将为企业降成本7000万

       中小企业需要融资、银行放贷需要抵押或担保、担保公司需要资产抵押,在这样一条路上,缺乏“硬资产”的中小微企业往往就陷入“死循环”,制约了创新型企业的发展。“死循环”如何变活?政府该如何牵线搭桥,构建起一个运行有序又充满活力的生态系统?这是落实创新驱动战略中不可回避的问题。

       为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早在2005年,珠海就开始推行“四位一体”融资模式,将银行、企业、政府、担保公司纳入一个平台,通过风险分担机制,降低银行和担保机构的融资门槛,有力地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截至2015年11月末,“四位一体”融资平台帮助1350家中小微企业获得了1745笔贷款,融资总额达116.3亿元。财政资金以1:35的比例撬动银行资金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发挥了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引导作用和倍数效应,有效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今年,珠海将进一步完善“四位一体”融资模式。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担保贷款中政府承担最高可达20%代偿责任风险,同时拟开展知识产权、专利权、股权、应收账款等质押贷款,成立转贷引导资金池解决企业“借新还旧”过桥资金,提高企业不动产融资抵押率(最高可达1.75倍)并实行差别化贷款利率。

       通过以上改革措施,今年“四位一体”平台预计可为约850家企业解决约42亿元贷款或转贷资金(以单笔500万元计算),年度减少企业融资成本约6500万元至7000万元。南方日报记者 沈梦怡

       新型研发机构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校企共建开放型研究中心 产品市场占有率将提高3倍

       一年多以前,储能电池大部分市场份额被苹果、三星等大型企业占有,对中小企业造成巨大冲击。珠海达讯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达讯科技”)在竞争激烈的锂电池市场中“艰难求生”,由于在创新方面实力仍有不足,几乎面临“生死存亡”。

       在这个时候,达讯科技找到了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化学工程与材料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并于去年7月合作成立了“吉达讯储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这突破了传统高校科研体制层层上报的束缚,直接把企业引入校园,实现‘双赢’。对企业而言,他们投入资金,在技术研发成功并产业化应用后,提高经济效益;对高校而言,我们提供人才、设备和场地,将企业需求和科研任务结合,增强优势学科实力。”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化学工程与材料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主任江连海说。

       如今,这家过去年产值2亿元的中小企业即将摆脱困境,实现“逆袭”。据了解,达讯科技预计将新增产值6.5亿元,市场占有率可提高3倍;同时,建立了锂电池检测中心,正申报国家级检测认证资质。

       这是吉珠公共技术平台服务民营企业创新的缩影。2010年至今,学院合计投入超过6000万元,先后成立了生物医药、化学工程与材料两大公共技术平台,对外服务面积达4000多平方米,仪器设备1200余台(件)。同时,引进专家14人,其中院士1人、“千人计划”国家特聘专家4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

       早在2013年,生物医药平台已与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丽珠单抗、联邦制药、澳门中央大药厂等11家单位共同组建了“珠海市生物医药协同创新中心”。目前该中心已开展12个重大项目攻关,预计2-3年内全部完成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

       化学工程与材料平台则与珠海碧辟、珠江化工等12家企业组建了“化学化工协同创新中心”,开展了9项产学研合作。其中,该中心与珠海裕洲环保合作进行印制电路板废水处理系统项目,可以解决珠三角印制电路板生产企业废水排放问题;与珠海裕田霸力合作研发的聚氨酯粉末型胶黏剂,可填补国内同类产品的空白,预计年产值可达40亿元。

       此外,两大平台还以资源共享的方式,为珠海乃至广东省100余家中小微企业提供了近3800次免费检测服务,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1200余次、为400余家企业人员培训3000余人次。(南方日报记者 陈晓)

    • 今日推荐
      点击排行榜
      热门职业
      职位名称
      公司名称
    横琴人才网微信公众号
    横琴人才网手机APP